保卫处2019
  • 网站首页

    • 工作动态
  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部门概况

    • 部门简介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工作职责
  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党建工作

  • 综合治理

    • 治安安全
    • 交通安全
    • 消防安全
    • 户籍与流动人口
    • 校卫队
  • 国防教育

    • 军事理论
    • 军事训练
    • 国防动员
  • 宣传教育

  • 制度法规

  • 办事指南

  • 下载中心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部门概况
  • 党建工作
  • 综合治理
  • 国防教育
  • 宣传教育
  • 制度法规
  • 办事指南
  • 下载中心
首页  网站首页 / 宣传教育 / 正文

一学生被骗48万!近期12起学生被骗典型案例,请老师、家长带领孩子学习!

发布日期:2025-06-06 信息来源:  浏览次数: 审核人:郭宇飞

5月22日,某地警方发布预防中小学生被电信诈骗的紧急预警,其中提到,近期“游戏+公安”双面诈骗报案量激增300%,受骗者80%为10-15岁学生,单笔损失最高达48万元!


undefined
放学后、周末、假期是学生玩手机游戏的高峰期,很多家长都会把手机给孩子玩会儿游戏,请广大家长务必提高警惕,加强对孩子的防骗教育,避免财产损失。
要知道,被骗钱的速度比赚钱的速度快得多,十分钟就可以把家长一年赚的钱都骗光。而且,已知最小的受害者年龄仅仅6岁。
以下是 12起近期发生的学生被骗典型案例 ,请家长带领孩子学习。
案例1:11岁的小雨在刷视频的事后,一个号称能提供明星隐私调查的账号引起了她的注意。出于好奇,小雨添加了对方联系方式。骗子深知小雨这类追星孩子的心理,便以提前知晓偶像独家消息、获得视频通话机会为诱饵,成功诱使小雨用母亲手机下载陌生APP。骗子多次套取验证码,小雨母亲银行卡内90余万元瞬间被转走。等小雨母亲发现时,一切都已无法挽回,家庭积蓄化为乌有。


案例2:初中生小贺在家中上网课时,一个陌生电话打了进来,对方自称是“警察”,语气严肃地告知小贺,他的父母牵涉到一起重大案件。小贺听到这个消息,瞬间慌了神。“警察”说,为了确保资金安全,需要小贺将父母银行卡里的钱转到他们提供的“安全账户”,等案件调查清楚后就会返还。小贺满心想着要帮父母解决问题,便按照对方提示,在手机上进行转账操作,将父母账户里的3万余元积蓄全部转了出去。


案例3:5月17日,10岁女生小月在玩手机游戏时,收到"游戏客服"私信:"恭喜抽中限定皮肤!扫码立即领取"。于是小月扫码后却弹出"公安通缉令"——画面赫然显示小月账号涉嫌诈骗,需立即配合"线上调查"!"网警"通过QQ视频出示"警官证",然后诱导小月微信转账,并要求小月提供银行验证码,最终转走家长账户34万元!


案例4:16岁的小萱是个狂热的追星族,一天,她看到有人发布低价售卖某知名明星周边及亲笔签名照的信息。小萱心动不已,赶忙添加对方微信,支付了500元定金下单。没多久,对方发来了一个“物流视频”,小萱打开后,却看到提示称检测到认证订单账号为未成年,平台暂时冻结订单号及商家保证金三万元,要求她在30分钟内联系商家配合解除未成年人限制,否则将永久扣除商家保证金,并向法院对她及监护人发起诉讼,申请冻结监护人名下的支付账户,划扣三万元用于赔偿商家损失。小萱被吓坏了,按照骗子要求,拿着母亲的手机打开支付宝,扫描对方发来的二维码,两次刷走了14000元。


案例5:10岁的小美上网时看到一条消息:转发指定图片到其他群聊,就能获得报酬200元。小美心动不已,便按照要求操作起来。然而,小美并没有收到报酬。对方发来了一个收款二维码,称小美需要先支付一笔小额费用,才能领取200元报酬。小美用母亲手机完成了支付。然而,对方并没有如约转账,反而告知小美,由于她是未成年人转账,导致对方账户被封,需要继续转账帮助他们解冻账户。小美哪里经得起这样的恐吓,在骗子的步步紧逼下,一次又一次地扫对方收款二维码转账,先后转账18笔,共计40180元。

案例6:11岁的李某是个追星族 ,一天,他收到一条自称是某明星助理的私信。对方称李某被幸运选中,有机会参加该明星的线下见面会 ,这可把李某兴奋坏了。然而,“助理”紧接着表示,参加见面会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 ,用于场地租赁、安保等开销。李某偷偷拿家长手机,向一个名为“某愿公益”的账号转账。转账完成后,“助理”却告知李某,因为他是未成年人转账,导致公司账号被冻结 ,如果不解冻账号,公司将追究李某的责任。李某被吓坏了,在“助理”的一步步诱导下,他又通过舅妈的云闪付,向某商城转账。直到家长发现,李某共计被骗33035元。

案例7:12岁的赵某在玩游戏时,游戏界面突然弹出一个公告 :“支付1.88元,即可领取超级游戏礼包,内含高级皮肤!” 赵某瞒着父母,用手机支付了1.88 元。可刚付完钱,屏幕上就跳出一个提示框,显示支付异常,需要他配合激活账户来解冻商户余额,否则将向法院起诉。赵某被吓坏了,在骗子的一步步诱导下,扫描了多个二维码进行转账操作,共计24200元。

案例8:15岁的郑某想把游戏账号卖掉,在一个知名游戏交易平台上发布了卖号信息,标价10000元。没过多久,就有人联系郑某,称对他的账号很感兴趣,已经下单付款,但需要郑某缴纳8000元“认证金”,平台才能确认交易安全,交易完成后,这8000元连同卖号款10000元会一并退还给他。郑某用父母手机向对方提供的账户转账8000元。可转账完成后,郑某却发现已被拉黑,交易平台上也找不到这笔订单,这才意识到被骗了。

案例9:13岁的李某每天放学后都会打开手机,观看游戏直播。一天,他在观看直播时,主播在直播间称,只要关注并私信他,就能免费领取游戏皮肤。李某兴奋不已,立即关注并私信了主播。很快,主播回复了他,让他下载一个指定的APP,并按照APP里的提示进行操作,就能领取皮肤。李某进入APP后,对方要求他扫描一个二维码,支付一笔“手续费”,才能领取皮肤。李某偷偷用父母手机扫码支付了。支付完成后,对方又以各种理由,让他继续扫码支付其他费用。李某一心想着领取皮肤,先后扫码支付了28笔,共计3106元,最后被拉黑了。


案例10:14岁的张某看到一个低价出售明星签名照的信息,立即添加了对方的微信。对方要求他先支付一笔定金,以确保订单的有效性。张某虽然有些犹豫,但还是咬牙支付了定金。随后,对方又以“海关税费”“安全保证金”等各种理由,不断诱骗张某继续转账。张某一次次地按照要求转账,累计15842元,直到对方失联。

案例11:在校生肖某译,节前购买了一张机票,准备出去旅行。出发前一天,他接到了一个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。“客服”告知他所乘坐的航班由于机械故障,延误无法起飞,为表歉意,航空公司将向他赔付300元。在“客服”的指导下,肖某译在应用商城下载“云服务”APP 进行屏幕共享,由对方指导其申请赔付。之后,对方让他打开工商银行APP,在搜索栏内输入“申请开通企业收款、身份证号码、收款银行卡号”等内容,并让其在搜索栏内输入银行卡交易密码。就在输入密码的瞬间,肖某译突然意识到有些不对劲,赶紧挂断屏幕共享。可账户内的3300元已被对方转走。

案例12:19岁的陈某是一名在校大学生 ,平日喜欢投资理财。一天,他在应用商店下载了一款名为“嗨聊”的APP,遇到了一位自称投资高手的用户,对方分享了自己在投资理财方面的“成功经验”,还时不时晒出自己的盈利截图,陈某心动不已。在对方的引导下,陈某点击了对方发来的链接 ,进入了一个投资理财网站。陈某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陆续向该平台内充值了5笔共计35500元。起初,陈某确实收到了一笔646元的返款,可当他想把剩下的钱提现时,却发现平台提示无法操作。客服说他的账户被冻结了,需要缴纳一笔保证金才能解冻。陈某这才意识到事情不对劲报警。

电信诈骗的黑手已悄然伸向学生群体,给学生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打击。学生们涉世未深,社会经验匮乏,很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。

对于学生而言,每一次被骗都是一次沉重的打击,可能让他们陷入自责、恐惧和迷茫之中。而对于家庭来说,辛苦积攒的积蓄瞬间化为乌有,给家庭经济带来巨大的压力。

提高学生的防骗意识,加强安全教育,已刻不容缓。学校和家长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,通过开展反诈课程、分享真实案例等方式,让学生们了解电信诈骗的常见手段和危害,增强他们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。

同时,学生们自身也应保持警惕,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,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,不轻易转账汇款,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老师、家长沟通或报警求助。


上一条:假期诈骗案高发,27起学生被骗典型案例,请全体学生、家长收看
下一条:紧急提醒!端午假期这些“礼”千万别收!

【关闭】

版权所有:河南体育学院保卫处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银河街2号 豫ICP备09013546号

建议使用IE6.0 1024*768分辨率浏览

办公电话:0371-63632110 联系人:郭老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