保卫处2019
  • 网站首页

    • 工作动态
    • 通知公告
  • 部门概况

    • 部门简介
    • 组织架构
    • 工作职责
  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党建工作

  • 综合治理

    • 治安安全
    • 交通安全
    • 消防安全
    • 户籍与流动人口
    • 校卫队
  • 国防教育

    • 军事理论
    • 军事训练
    • 国防动员
  • 宣传教育

  • 制度法规

  • 办事指南

  • 下载中心

  • 网站首页
  • 部门概况
  • 党建工作
  • 综合治理
  • 国防教育
  • 宣传教育
  • 制度法规
  • 办事指南
  • 下载中心
首页  网站首页 / 宣传教育 / 正文

警惕!网络诈骗新套路,你中招了吗?

发布日期:2025-05-16 信息来源:  浏览次数: 审核人:郭宇飞

初入大学校门,自由与成长的气息扑面而来。你们告别家乡,带着憧憬开启人生新篇章,准备尽情探索知识、拓展社交、塑造自我。图书馆里的知识盛宴、社团中的志同道合、宿舍里的欢声笑语,都是大学生活的珍贵注脚 。而网络,更是为这份精彩添砖加瓦,线上学习打破时空限制,社交软件让你随时分享生活。然而,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,也暗藏危机。诈骗分子将罪恶的目光投向单纯的大学生群体。伪装成“轻松赚大钱”的刷单兼职,实则是吸干钱包的漩涡;包装成“灵魂伴侣”的网络交友,背后可能是挖空积蓄的陷阱;打着“锻炼自我、高薪回报”的虚假兼职,一不小心就让你血本无归;冒充学校老师、行政人员或公检法的诈骗电话,利用信任骗取钱财。这些诈骗手段防不胜防,一旦中招,不仅让辛苦积攒的生活费付诸东流,还可能干扰学业、打击自信,严重影响大学生活的美好体验 。大学生活应是充满阳光与希望的旅程,怎能让诈骗的阴霾笼罩?接下来,让我们一同撕开网络诈骗的伪装,学习如何巧妙避开这些陷阱,守护属于我们的青春财富与美好时光 。



常见网络诈骗手段大揭秘




1.假冒网购客服

凡是网上购物遇到自称客服说要退款,索要银行卡号和验证码的,都是诈骗!骗子冒充网购平台客服,以商品质量有问题、快递丢失等理由,主动提出退款赔偿,他们会诱导大家点击不明链接,填写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,从而盗走同学们的资金。

undefined  

2.网络刷单陷阱      

凡是“轻松赚钱”“高回报”都是诈骗!骗子会以此为诱饵,吸引大家参与刷单任务。一开始会给同学们一些小额返利,让大家尝到甜头,然后开始要求刷大额订单,一旦投入更多资金,骗子就会消失不见。

undefined  

   3.网络贷款骗局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凡是“不要求资质”,且放款前要先交费的网贷,都是诈骗!骗子非法获取新生信息,假冒学校或教育部门,谎称有“针对贫困学生的助学金”,诱骗学生点击链接或提供账户信息,再以缴纳费用为由,骗取转账。注意,助学金、助学贷款的办理都不会预先收取费用,接到类似电话和信息,第一时间向学校或当地教育部门求证,谨防被骗。总之,无论何种情况,都不建议大学生涉足网络贷款。

undefined  

  4.网络交友诈骗            

 凡是通过网络交友,诱导大家进行投资或赌博的,都是诈骗!骗子在社交平台上伪装成高富帅、白富美,与同学们建立感情后,以各种理由向大家借钱,或者诱导大家投资。  

undefined  




案例回顾


案例1:

大一新生小张接到自称学校教务处老师的电话,说他的学费缴纳出现问题,需立即转账到指定账户,否则影响学籍。小张正慌乱时,辅导员在班级群发布防诈骗提醒,他向辅导员核实后才发现是骗局。通过学校官方渠道、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对方身份。要知道,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、网络办案,更不会要求转账到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;银行也不会通过电话索要密码和验证码。只要坚持核实,诈骗分子就难以得逞。

undefined  


案例2:

小吴在社交软件上结识了一位“知心好友”,对方每天对他关怀备至,很快两人确定恋爱关系。不久后,“恋人”称家中突发变故急需用钱,小吴毫不犹豫转账2万元。之后,对方却以各种理由继续要钱,小吴起疑后发现已被拉黑。在和网友交流时,不要过早透露个人隐私和经济状况。一旦对方频繁以生病、投资失败等理由索要钱财,务必提高警惕,切勿被感情左右而盲目转账。必要时,果断断绝联系并向他人求助。

undefined  


案例3:

小李在逛街时,被拉着扫码参与一个“调查问卷赢好礼”活动,出于好奇他填写了姓名、手机号、身份证号等信息。没过多久,他就接到自称某银行客服的电话,准确说出他的信息,称其银行卡被盗刷,需要将资金转到“安全账户”。小李差点信以为真,幸亏室友提醒才没上当。在网络环境中,不要随意在来源不明的网站、APP或社交平台填写这些敏感信息。对于街头扫码送礼品、来路不明的调查问卷,要坚决拒绝,避免因小失大。定期检查常用APP的隐私设置,修改复杂且定期更换账号密码,全方位筑牢信息安全防线。


 


 

undefined






防范攻略

1.

不贪小利,远离“馅饼”陷阱

“轻松月入过万”“动动手指赚大钱”,这些极具诱惑性的广告语,往往是诈骗的开端。刷单返利先用小额返利获取信任,诱导加大投入后便消失无踪;虚假投资则以超高收益为饵,骗走本金。面对这类“好事”,一定要保持清醒,记住没有不劳而获的财富,果断拒绝,才能避开大部分诈骗。


2.

严防死守,守护个人信息

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,是诈骗分子实施诈骗的重要工具。在网络环境中,不要随意在来源不明的网站、APP或社交平台填写这些敏感信息。对于街头扫码送礼品、来路不明的调查问卷,要坚决拒绝,避免因小失大。定期检查常用APP的隐私设置,修改复杂且定期更换账号密码,全方位筑牢信息安全防线。

undefined  

3.

理性交友,勿被情感蒙蔽

网络交友为大家提供了广阔社交圈,但也藏着不少风险。在和网友交流时,不要过早透露个人隐私和经济状况。一旦对方频繁以生病、投资失败等理由索要钱财,务必提高警惕,切勿被感情左右而盲目转账。必要时,果断断绝联系并向他人求助。

4.

 多方核实,不盲目信“权威”

接到自称老师、银行客服、公检法人员的电话或消息,先让自己冷静下来。通过学校官方渠道、银行官方客服电话核实对方身份。要知道,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通过电话、网络办案,更不会要求转账到所谓的“安全账户”;银行也不会通过电话索要密码和验证码。只要坚持核实,诈骗分子就难以得逞。

5.

主动学习,增强反诈能力

主动关注学校、警方发布的防诈宣传信息,积极参加防诈讲座,了解常见诈骗手段和最新案例。日常多与同学交流防诈经验,熟悉诈骗分子的套路和话术。如此一来,当遇到可疑情况时,便能迅速做出判断,有效避免上当受骗。


 

 

 
undefined 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


同学们,反诈之路,你我皆是主角。在了解网络诈骗的重重套路后,大家已手握反诈的“利刃”。这不仅是保护自己的法宝,更是守护校园安宁的力量源泉 。回到校园,让我们把反诈知识传递开来。在宿舍夜谈时,讲讲刷单返利的骗局;在社团活动中,提醒伙伴警惕网络交友诈骗;看到新生求职,分享识别虚假兼职的窍门。遇到可疑情况,别犹豫,立即向学校或警方求助。众人拾柴火焰高,每一次的提醒、每一回的帮助都在加固校园的反诈城墙,青春是最美好的时光,不应被诈骗破坏。让我们齐心协力,将网络诈骗拒之门外,在安全的网络天地里,专心学习、快乐社交、肆意逐梦。愿每个人的大学生活都能绽放出最耀眼的光芒,向着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,大步迈进 。


上一条:海外工作月入过万?因“业绩”不佳,谢某被关“小黑屋”、电击……
下一条:有这种充电线的,劝你马上拔掉!快自查

【关闭】

版权所有:河南体育学院保卫处 地址:河南省郑州市银河街2号 豫ICP备09013546号

建议使用IE6.0 1024*768分辨率浏览

办公电话:0371-63632110 联系人:郭老师